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11年12月19日)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加快我區城鎮化跨越發展的開局之年。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全廳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推進城鎮化跨越發展這條主線,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以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和創先爭優活動為保障,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著力轉變住建行業發展方式,著力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房地產市場調控,著力抓好工程質量安全,著力實施城鄉風貌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和融水縣村寨防火改造,著力拓展“城鄉清潔工程”、推進城鎮污水生活垃圾處理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推進建筑節能,全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一、全面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和創先爭優活動
學習型黨組織和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及時動員,成立機構,制定方案,全面部署,抓好落實,取得了顯著成績。黨的建設邁上新臺階。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組織全廳上下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以及自治區第十屆黨代會報告,通過堅持廳黨組民主生活會、中心組學習、上黨課、前沿知識講座、加強政風行風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班子成員政治覺悟、理論水平和黨性修養。通過創先爭優和“結對共建、先鋒同行”活動,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先后為天峨縣新農村建設和扶貧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還幫助天峨縣登里村、扶綏縣岜羊村、上林縣云桃村等基層黨支部,加強組織建設、發展集體經濟,開展扶貧幫困等活動。黨風廉政建設取得新進展。加強懲防體系和行政權力運行監控機制建設,健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及其配套制度;加強對自治區重大決策部署貫徹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切實抓好房地產市場監管、工程招投標、質量安全監督等關鍵領域的預防腐敗和專項治理工作,加強對社團組織的管理。機關建設亮點頻顯。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效能、質量進一步提高。一年來,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審批業務受理咨詢和申請事項辦結率、群眾滿意率雙雙達到100%,被住建部評為“全國住房城鄉建設系統‘五五’普法工作先進單位”、被自治區政府授予“自治區依法行政先進單位”、“政務服務工作先進單位”,被自治區黨委組織部授予“全區組織工作先進單位”,被自治區文明委命名為“九大和諧建設”先進單位稱號。文化建設碩果累累。2011年,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先后舉辦了全區住建系統慶祝建黨90周年文藝匯演、體育運動會、職工書法美術攝影展及專題講座;開展文化下鄉、下工地和機關體育活動等,增強干部職工的文化自覺,滿足其多層次的文化需求。在參加全國建設建材系統文藝、書法、美術和攝影活動評選中,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滿載而歸,在入選的1362個作品中,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選送的44個作品有33個獲獎。其中,在文藝類5個金獎中,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得2個金獎;在攝影、書法、美術類14個金獎中,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得5個金獎;并有9個銀獎、17個優秀獎、4個組織獎花落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機關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進一步促進政務信息公開,2011年,被自治區政府授予“政務信息報送先進單位”稱號;“廣西住建行業市場監管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廣西建設網”日均訪問量躍居全國省級住建系統門戶網站第二位。新聞宣傳取得新突破,宣傳政策、交流經驗、培育典型、形成社會認同,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全年共在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網、中央電臺、中國建設報等主流媒體發表新聞稿件597條。“處長講堂”活躍學習氛圍,圍繞工作的難點熱點,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各處處長在集中學習時輪番上臺演講,分析發展態勢,探討前沿問題,交流工作情況,研究解決問題,有力地促進了學習型機關建設。行業教育取得新進展,通過選送干部職工到高等院校學習進修、支持建設職業院校教學等,大力培養專業人才。
二、加快推進城鎮化跨越發展
作為城鎮化工作的牽頭單位,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堅決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采取非常辦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力促城鎮化跨越發展開局之年旗開得勝。今年的城鎮化水平由2010年的40.1%提高到42%左右,基本實現自治區黨委、政府確定的城鎮化工作目標。年內,城鎮化工作組織協調力度加大。自治區和大多數市縣相繼成立了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城鎮化跨越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自治區與各市簽訂城鎮化年度工作責任狀,分解和落實了工作任務;“廣西城鎮化工作考評指標體系”編制完成,“城鎮人口統計聯席會議制度”等城鎮化工作制度先后出臺,為建立注重城鎮化“質”的提高,促進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的機制創造了條件。城鄉規劃調控作用得到加強。《廣西城鎮體系規劃》、柳州、南寧市城市總體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復;《廣西城鎮化“十二五”發展規劃》、《自治區重大公益性項目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成,西江干流城鎮帶、桂賀旅游城鎮帶規劃編制啟動。東興邊境開放合作區、中馬欽州產業園和憑祥邊境綜合保稅區等分別納入相關城市總體規劃。村鎮規劃集中行動全面啟動,村鎮規劃力度之大創下全國之最,全年基本完成了75個縣域鎮村體系規劃、320個鄉鎮總體規劃和1萬個村規劃的編制任務。中心城市帶動戰略成效顯著。產業園區與城市新區互動發展,成為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的重要途徑。南寧市開展五象新區開發、產業園區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完善、“中國水城”打造攻堅戰,強力推進廣西規劃館等“三館三街”和保稅物流中心、廣西文化產業城、體育產業城等項目建設。柳州市柳州汽車城、柳東新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上汽通用五菱轎車和東風柳汽商用車新基地項目全面啟動。桂林市以建設國際性風景旅游城、歷史文化名城、山水生態城為目標,臨桂新區建設階段性成效顯著。城鎮化各專項工作取得新進展。百家博物館建設穩步推進,柳州軍事博物館、金秀坳瑤生態博物館、東蘭銅鼓博物館等12個博物館建成開放。以“秀美八桂、生態龍城”為主題的首屆廣西園林園藝博覽會僅用7個多月時間,完成占地面積約68萬平方米、展園37個、室內展館2萬平方米的園博園項目建設,于10月30日柳州開幕,得到各界的高度評價并獲得圓滿成功。擴權強縣、擴權強鎮有效的增強了縣域經濟、鎮域經濟的活力。建設經濟快速發展。建設領域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的重大城建項目進展順利,全區超額完成城鎮市政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業投資2300億元,占同期全區城鎮固定資產投資30%以上,成為我區保增長、擴內需的重要力量。
三、強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住房乃民生之要。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高度重視,堅持貫徹國務院[2011]1號文精神,一手抓房地產市場調控,一手抓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今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達給廣西29萬套的保障房建設任務,是2010年任務的4倍多。為全面完成任務,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認真研究,周密部署,突出重點,抓好關鍵,加強督查,狠抓落實。自治區相繼出臺了《廣西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等政策文件,簽訂了目標責任狀,啟動了約談問責機制,縮短了項目立項、劃撥用地等環節的審批時限,加強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監管,抓緊落實項目用地和配套資金,積極探索和完善住房保障體制。作為責任部門,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從廳機關各處抽調干部組成11個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小組,向14個設區市派出專項巡查聯絡員,督促指導各地開展工作。全區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得到中央資金支持50億元,自治區安排配套資金26億元,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31.95萬套(含新增租賃補貼4.58萬套),開工面積1938.9萬平方米,開工率達到109.6%,實現本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并超額完成今年國家下達的29萬(戶)套目標任務。我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工作,得到了住建部檢查組的充分肯定。
農村危房改造穩步推進,今年的農村危房改造任務非常繁重,國家三部委分兩批下達共20萬戶的改造任務,超過了2009-2010年的總和,改造量在全國排第三位。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著眼于早部署、早安排、早開工,抓好危房等級評定、確定改造對象等前期工作,積極落實配套資金,加快項目進度,規范資金使用管理。20萬戶改造任務全部竣工并通過了建設部的專項驗收,全面完成了農村危房改造的任務,邊境地區現有茅草房、現有農村殘疾人困難戶危房由此基本消除。12月23日,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在全國建設工作會議上就抓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作經驗介紹。
房地產市場運行平穩,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高度重視,行動迅速,措施得力,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的各項政策,全區房地產開發投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商品房銷售面積及銷售額保持平穩增長,銷售價格基本平穩,沒有大起大落,調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區各市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南寧市和北海市已經實現與住房城鄉建設部的聯網。
四、建筑業支柱產業地位進一步凸顯
建筑企業競爭力有所加強。全年共有13家二級資質、86家三級資質的施工企業,分別晉升一級資質和二級資質,8家乙級監理企業晉升甲級;建安勞保費發揮了“儲水池”的作用,今年1-10月全區回撥勞保費5.63億元,幫助建筑企業減輕負擔、擺脫困境、促進發展。晉級減負,有力地提升了我區建筑企業的競爭能力。預計今年全區建筑業總產值達1410億元,同比增長10.64%。建設工程質量有所提高。深入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以及“安全生產年”、“項目建設年”活動,建立國有投資項目招投標制度,加強建筑市場資質資格動態監管,加大對保障性住房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全區建筑施工安全、工程質量平穩好轉,廣西建工集團二公司承建的欽州保稅港區行政聯檢大樓及附屬項目、廣西建工集團三公司承建的南寧市國土交易大樓分別獲得2010-2011年度魯班獎;南寧澳門街等90項工程獲2011年自治區優質工程獎。勘察設計、審圖、檢測機構動態管理進一步強化,勘察設計市場整頓,尤其是治理勘察現場鉆探作業造假及區外設計單位掛靠現象取得階段性成果。標準定額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建設工程施工現場質量安全管理規劃》等23項標準,列入年度地方標準修定計劃;《廣西綠色建筑設計規范》等地方標準編制完成;《公共建筑節能設計規范》等地方標準進入征求意見階段;《芯核發泡混凝土砌塊》等標準圖集編制完成;中介單位的資質準入的動態監管得到加強。
五、城鄉風貌改造提質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今年組織實施的城鄉風貌改造三期工程,涉及14市68個縣(市、區)、181個鄉鎮、813個屯,外立面改造6.5萬戶,總投資約15億元。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積極發揮牽頭作用,落實工作責任,創新工作模式,高效整合資源,開展結對幫建,強化指導服務,實行動態管理。尤其是把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放在首位,注重圍繞產業發展安排改造和建設項目,建立“多對一”的幫扶機制,因地制宜發展名鎮名村特色產業,實現了由外立面改造為主,向綜合整治村屯繼而向特色名鎮名村建設提質轉型“三步走”的目標,成為深受農民群眾歡迎的民生工程。城鄉風貌改造三期工程34類綜合整治項目全部開工,2900多個綜合整治項目進展順利,年底有望基本完成;首批33個名鎮名村建設全面啟動,其中陽朔縣興坪鎮、龍勝縣龍脊村等10個名鎮名村建設初顯成效。
六、城鎮污水生活垃圾處理配套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
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把抓好污水管網配套、開展“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理設施建設,作為今年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重點,著力提高管網覆蓋率和污水收集率。進一步落實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目標責任制,積極籌集建設資金,切實加強項目建設管理,強化工程質量監督和項目建設督查指導,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問題,對項目建設滯緩的市縣實行掛牌督辦,加快了建設進程。截至10月底,全區城鎮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338.25萬噸,日均處理生活污水228.93萬噸,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1.37萬噸,日均處理垃圾1.04萬噸,全區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均提高到65%,較上年增加5個百分點,城鎮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大幅提高。
七、建筑節能扎實推進
2011年,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制定了廣西“十二五”建設科技發展規劃、廣西“十二五”建筑節能規劃等。切實加強新建建筑節能執行強制性標準的監管,加大國家機關辦公建筑與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監管建設工作力度,新建建筑在設計階段節能強制性標準的執行率為100%,施工階段執行率為97.2%。截至第三季度,全區累計完成建筑節能59.9萬噸標準煤,提前完成2011年建筑節能指標42萬噸標準煤的目標任務。綠色建筑積極推進。南寧等8個市縣成為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和示范縣,獲近4億元資金扶持;《廣西區綠色建筑設計規范》和《廣西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試行)》發布;超額完成墻改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全區21個市規劃區內全面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提前完成“禁實”任務,新型墻體材料應用比例達到80%以上。截至11月,我區“華藍·奕園”和廣西城市規劃建設展示館獲得國家二星級綠色建筑評價標識。
八、融水縣少數民族村寨防火改造二期工程全面完成
融水縣少數民族村寨防火改造二期工程是自治區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自今年7月接手牽頭此項任務后,全力以赴,抓緊調整實施方案,完善相關制度,加強督查指導,大力組織實施,全年共完成320個屯、32023戶農戶的電改、灶改和水改任務,新建農村道路36條、維修34條,新建露天水池320個、消防器材室457個,以及670間小學校舍電線改造工程。融水縣少數民族村寨防火改造二期工程全面如期完成。
九、城鄉清潔工程深化拓展
開展“城鄉清潔工程”五年來,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以“南珠杯”競賽活動為載體,加強“五亂”督察,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力度,重點整治城鄉環境衛生。2011年,全區開展集中整治農村垃圾“圍村堵河”環境衛生專項督查工作,掀起新一輪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大行動。自治區政府印發《深化完善“城鄉清潔工程”長效管理機制工作實施方案》,使城鄉清潔工程從“運動型”、“突擊型”向常規化管理轉變,全面提升城市整體管理工作水平,促進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成效顯著。
十、自治區重大公益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由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牽頭的自治區行政中心、廣西規劃館、美術館、銅鼓博物館和北海冠嶺等自治區重大公益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北海冠嶺項目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廣西規劃館于11月8日正式啟用,廣西美術館已封頂裝修,將于明年8月開放,這些都為建設廣西民族文化強區、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廣西形象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回眸2011,廣西住建事業成就輝煌,這完全歸功于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強力支持,同時也是全區住建系統廣大干部職工齊心協力、實干巧干、改革創新的結果,充分證明住建廳和全區住建系統全體干部職工是一個團結奮進、敬業奉獻、務實高效的優秀團隊,是一支特別能戰斗的堅強隊伍!